十一乌镇游玩,谈谈要输出

Auth:jianpi       Date:2016/10/7       Cat:i生活       Word:共1591字       Views:

这个十一零零散散的去了几个地方,如夜游乌镇,如嘉兴,如常州恐龙乐园,如下为部分照片

10.4 夜游乌镇:

阴绵乌镇

10.6常州恐龙乐园:常州恐龙园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游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恐龙主题的亲子公园,我开车带着晶晶和韩忆一块去的,这种游乐园大同小异,特点就是恐龙主题的吧:

另外:嘉兴景点推荐

  • 南湖:南湖是景区的核心,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是游船和休闲的好去处。
  • 烟雨楼:位于南湖湖心岛上,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楼内陈列着文物和书画。
  • 南湖革命纪念园: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有红色历史文化的展示。
  • 荷塘:南湖景区内有大量的荷塘,夏日荷花盛开时,非常美丽。

借这篇谈谈最近的一个读书笔记感触:

  • 为什么我们很努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这几乎是我遇到的最多的读者提问。
读者:为什么自己一直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我问:你是怎么努力的?
读者:一年前,我决心改变自己。此后,我开始每天早起,每周至少跑3次步、读1本书,订阅了3个学习专栏,报了很多网络课,重新开始学英语……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刚开始,我确实感觉自己变化很大,但越往后越看不到希望…
我问:那你有什么产出吗?
此时读者沉默了。

这是一个追求学习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如果不出意外,我相信你的改变之路也是这样开始的: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进步,终有一天,你开始痛很那个懒散的、不思进取的、无所作为的自己,于是下定决心开始改变;从早起、读书、跑步到各种课程的学习,你坚信只要严然而这条看上去无比清晰的成长路线并没有让你得到想要的结果,即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看上格自律、勤奋耐心、持续学习,就一定能够改变人生,去都正确且重要,即使自己每天都能持续行动,不浪费一点时间,但就是看不到希望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经历过这种煎。如果你也面临这种困境(这种困境几乎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那不妨随我一起改变对它的认知,因为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看不见的成长陷阱。相信我,一旦我们看清这个陷阱,就有可能省去数年的摸索时间,让自己真正远离沮丧和绝望,靠近幸福与成就。不过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这两个概念。
我动自己惯只能如果我价值,感受
》内向成长,即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
》外向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画画、编程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把内向成长看作培养习惯,把外向成长看作打造技能。换成这个说法后,你可能马上就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了:我们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即重习惯轻技能,重输入轻输出
不是吗?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学习,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忙碌到感动自己,然而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不直接对外产出,所以坚持这些习惯只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轻易成为很厉害的人。反之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投入外向成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对外产出作品或价值,我们就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就能被他人强烈地需要,从而感受到努力的希望。
可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我们一直在读书,却很少去实践或把心得写出来、形成有价值的文章让别人受益,更别说不断打磨自己的原创作品了;
*我们一直在练琴,却很少能用完整、熟练的曲子向别人表演,更别说打造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了;
*我们一直在学画,却很少用作品去创造、去展示,更别说收获粉丝的欣赏和点赞了…
正是这一点点观念上的差异使很多人停滞不前。其实不只是你,几乎所有人一开始都是这样的: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不信的话,你可以点开朋友圈,那些努力和奋斗的状态一定随处可见,而持续发布有价值的作品的人却寥寥无几。
可见,这是一个普遍问题。而一个问题越普遍,我们就越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一旦我们克服了它,便意味着可以领先一大批人,所以我们应该继续追问这个普遍问题背后的底层原因:为什么人们天生喜欢内向成长而回避外向成长呢?

来自:《认知驱动》前言 作者周岭

除非注明,忆秋年 - Blog文章均为原创,本文地址 http://www.hanshuailing.com/wordpress/?p=2879,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作者: 简介:

《十一乌镇游玩,谈谈要输出》留言数:2

  1. 剑 痞文章作者

    输出会让人进入“外部循环”,开始进行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这时候思维会更活跃,杂乱的思绪会被平息,身体和心灵专注在当下的行动上,能量也会更充足。
    这便是“焦虑的反义词就是具体”这句话的具象体现。
    我自己比较容易焦虑,每当焦虑时,我不会让自己陷在当下的情绪里,而是各种找如何让自己不焦虑的方法,最后发现焦虑的时候就立马去做事,尤其是输出型的事情。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正面循环,只要焦虑就去做,屡试不爽。

    我常做的几个输出型事情:
    1.写成长日记
    2.写书评
    3.运动
    4.拍摄
    5.写旅行游记
    其实不管做什么,只要在行动,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就在输出,动作越大越好,越夸张越好,肢体的舒展也会带来更活跃的思维,于是身和心,都在一种很积极的状态里。
    输出就像一场修行,写作、徒步、画画、书法、骑行…这些都是需要长期主义的事情,但坚持做,就能够练就足够强的耐力,进入复利中。
    当你觉得自己停滞不前,当你原地打转,或者被困于某个点,尝试去输出,去创造,便会获得巨大的自信和成就感,这就是来自输出的力量。

    1楼 回复

发表留言